下午,Dolce&Gabbana终于正式道歉了,而且还用中文说出了“对不起”。
这是继21号大秀取消后的第三次发声。
第一次D&G官微非常程式化地称自己账号被盗,这都是谣言。
第二次是在陈坤、章子怡等明星退出大秀、模特罢演抗议后, 21 日晚间,D&G在社交媒体ins上再度发声,称对中国“怀有爱与热情”,发生这一切非常不幸。这条“疑似”道歉声明的全文如下:
我们原本梦想着,把一场为中国专属而设,可以展现我们品牌历史和愿景的活动带到上海。这不仅仅是一场时装秀,它是我们怀着对中国以及全球所有喜爱D&G品牌的人的爱与热情,创造出来的产物。
今天发生的一切不仅对我们来说非常不幸,对为把这场秀带到现实中来日日夜夜工作的所有人来说,都很不幸。我们发自心底地感谢所有我们的朋友和客人。
字里行间只是表达了遗憾,但是毫无道歉诚意。随着事件发酵,国内以天猫、京东为代表的主流电商平台率先下架了D&G的所有产品。
不久,网易考拉、奢侈品电商寺库、唯品会、 1 号店、海外购物平台洋码头等经营奢侈品业务的电商平台也紧随其后,纷纷下架了所有与D&G品牌相关产品的销售。
这就意味着,除D&G中国官网外,D&G在中国地区的重要电商销售渠道未来几乎将被全部切断。
也许是迫于这些压力,DG在今天下午第三次发布正式的道歉声明。
原文如下:
在过去的几天,我们认真地反省,对于自己的言行给中国人民及国家带来的一切,我们感到十分悲伤,我们的家庭教育教导我们对世界上不同的文化必须报以尊敬,对此,面对我们在文化上理解的偏差,希望得到你们的原谅。
我们对这份致歉声明十分重视,再次向所有全球华人致上最深的歉意。
一直以来,我们对中国的热爱一如既往。无数次的造访,让我们更加深爱中国的文化。当然,我们还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。对于之前我们的表达所犯下的错误,我们必须表达歉意。
我们绝对不会忘记这次的经历及教训,这样的事情也绝对不会再发生。同时我们必竭尽全力更加理解及尊重中国文化。最后,我们发自内心请求得到你们的原谅。对不起(中文)。
有眼尖的网友发现在1分钟多钟的道歉视频中,Domenico Dolce看了26次旁边的提词器,Stefano Gabbana看了7次,这样的道歉声明,到底为何?
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:
据公开报道显示,截至今年3月31日的12个月里,D&G的全球销售收入基本与上一年持平,总计12.9亿欧元,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同比下滑7.1%至1.56亿欧元。在上一财年,该品牌的收入增长9.6%至12.96亿欧元,净利润则暴涨346%至8000万欧元。
这其中,销售额在意大利占比24%,欧洲占27%,美洲占13%、日本占6%,其他地区(包含中国)占30%。
而在《2018年全球奢侈品行业研究报告》中显示,2015年到2018年,中国消费者在本土的奢侈品消费增长是海外的两倍,中国消费者的奢侈品花费总支出占全球总额的比重预计会从32%增加至33%。
但因为这一次的事件,D&G在中国业务几乎停滞,不仅中国区的两位形象大使王俊凯和迪丽热巴先后解约,而且各大电商平台也纷纷下架,在市场大环境原本就不好的大背景下,无疑是雪上加霜。
麻姐还了解到,除了中国渠道的危机,全球最大奢侈品电商Yoox Net-a-Porter(以下简称YNAP)也宣布撤下Dolce & Gabbana产品。
该平台表示,鉴于Dolce & Gabbana对中国发出不当言论舆论风波持续恶化,将把该品牌产品从旗下的Net-a-Porter、Mr.Porter和Yoox三大平台中撤下。
在黑五即将到来的关键节点上,YNAP的这一决定非常决绝。业界估算D&G因此次风波已至少损失过百万美元。
这个原本对于大多人来说高不可攀的品牌,从此走下了神坛。
对此,麻姐觉得有几点值得深思:
1、品牌个性不等于无底线
D&G独树一帜的品牌风格在业内已经是共识,无论是之前备受争议的广告画面,还是Stefano Gabbana的毒舌形象,都常常让品牌经常陷入争议当中。
但事实上,在全球的奢侈品品牌中,不乏有很多个性品牌,这一点无可厚非,但却并不是所有的品牌都会无底线去挑战别国的文化和习俗。
2、文化差异不等于文化差距。
借用人民日报的一句话:品牌应该凸显的是文化差异也不是文化差距。如果真的想要开拓外国市场,连最起码的组中和了解都没有,还何谈立足?
由于东西方历史文化的积淀不同,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特有的精神底蕴和内涵,品牌更应该去发掘不同内涵的美,让更多人去传承和发扬,像D&G这样厚此薄彼,并不理智。
3、有错,早点认。
D&G这一次的事件闹到今天这一步,在麻姐看来,最重要的原因就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,消费者对D&G的过分宽容,让这种自以为是的心理习惯变成理所应当,最终才会导致品牌不会认错,也不愿认错。
那么最后问题来了,这个迟来的道歉,真的有用吗?